工研院日前针对2021年产业发展趋势观察指出,受疫情重创颇深的机械业预估2020年产值将较2019年减少10.5%。而为因应后疫新常态,工研院也提出三大转型关键,强调机械业更需掌握新商机及加速产业数字转型。
2020年受中美贸易战及疫情双重夹击影响,全球诸多制造业在供需两端均受到严重冲击。然疫情过后,更重要的课题是如何面对后疫情新常态。
工研院产科所机械与制造系统研究部经理熊治民指出,疫后中美摩擦仍在,而此次疫情暴露出产能过度集中在海外与单一国家的隐忧,因此许多跨国企业日后将加速第二生产基地布局。另一方面,疫情也体现出过去成本导向衍生的实时供应链运作模式,在面对大范围外部事件冲实时的脆弱性,因此如何在全球化与区域生产间取得平衡,并持续强化供应链韧性,同时也是后疫情之下制造业的重要课题。
而面对未来新的发展需求与营运环境,熊治民因此建议,机械产业需要精确掌握新商机,并加速企业体质改善与竞争力提升。熊治民进一步指出业者应把握三大关键,包括掌握因应疫情及区域生产带来的零接触、无人化、远距及分散式生产需求商机,例如基于联网、云端平台、AR/VR技术等的生产设备远距监控、健康诊断、远距作业指引,以及应用在制造及服务领域的机器人与自动化方案。
其次,则是发展或提供能协助制造业强化供应链韧性的各类机械设备与生产系统。例如3D打印设备、具备高度应变弹性的模块化生产设备,以及透过数字孪生(Digital Twin)位客户快速建置生产系统的客制化制造服务能力。
最后,则是加速企业数字转型,透过数字化工具与平台,提升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价值活动环节流程数字化程度,进而提高总体作业及营运效能、降低总体运作成本,以及开发满足客户需求与创造价值的新商业模式。